Powertrain工作小組目前聚焦在新車型Reference design的標準化、模組化及平台化建置,歡迎會員共同合作,創造零組件研發及區域製造優勢,支持BOL商業模式。 本組於8/22召開了動力總成工作小組會議,探討:
1. Reference design : GVW3.5t二速電驅橋開發:
3.5噸以下重載用途的商用車因為後軸強度考量,適合E-beam axle型式。
輪轂馬達目前很適合朝向性能車型發展,也可搭配齒輪箱提升扭矩應用範圍,量產推廣建議要持續優化成本、實行標準化及模組化,BOL商業模式也有助在全球建置現地供應鏈及取得當地政府支持。
二速電驅橋正進行樣品的齒輪強度、結構強度及疲勞壽命等模擬。
100kW二速電驅橋驅動電機及換檔電機樣品及相關支撐結構已完成。
差速器及輪轂端傳動零件製作完成預組裝及餘隙確認。
2. 動力系統設計標準化執行階段性成果:
利用轉定子矽鋼片片數調整方式及調整齒輪比方式,快速整合A-segment EDU 40/60/80kW標準化相關參數。
另案EDU應用於其他車型底盤時發生干涉問題,應用模組化方式,將其他控制器及齒輪箱組進行重組並快速對策。
E-beam axle的橋體標準化部分,完成統計市場3.5噸主流商用車底盤規格,將橋體長度定義為約3個規格,並規劃橋殼局部使用活動式沖壓模塊,以加速不同長度的生產時間與降低成本。
標準化的執行可於設計、製程、品管、售服各階段,可展現出提升共用件比例、穩定品質及簡化售服流程及時間等效益。
3. 標準化動力系統的實際應用:
Project X 三座及六座車型:Max. 60kW/Cont. 30kW 二合一動力系統及逆變器方案已完成慨念設計。
MIH於8月17日召開了智慧座艙工作組第22次會議。本次會議繼續參考智慧座艙系統架構,並根據無線連接需求定義了連接命令介面。通過Connectivity連接命令介面,給出無線WiFi和藍牙連接設置和狀態資訊。並定義了車載監控接口IMS(In-vehicle Monitor System)命令介面,通過IMS命令介面,用於專心或非專心狀態監測,給予警告或其他反應機制。也定義了窗口命令接口,可以控制機艙內每個座位的窗戶的開關或上下作動。智慧座艙工作小組持續推進制定其他控制介面,確認回饋及討論修正。
小組繼續討論「如何通過零信任保護您的汽車商務企業免受網絡攻擊」白皮書,另外電動汽車的周遭設施,如充電樁的資訊安全,台灣的 BSMI 去年公布的《電動汽車充電系統網絡安全測試技術規範》作為認證標準,未來也將要求台灣電動汽車充電系統業者符合資安規範。
本月針對產險模型的欄位評估是否匹配真實車輛行駛數據,目的在於提高保險評價的準確性和效率,測試如何更有效地收集數據,實現更精確的風險評估。此外,小組也開始探討電池護照上鏈的方案,特別是在追蹤碳足跡方面的應用。通過協作和技術研究,評估了上鏈追蹤碳足跡的可行性,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案。
測試認證工作小組於8月23日召開第27次會議,會中邀請資策會客座一起交流UNR144(聯合國第155號法規)關於事故自動緊急通報装置(eCall)的見解,資策會耕耘eCall多年,技術力著重軟體Control stack,工作小組包括SGS和TUV也分享許多業界經驗,此次分享讓小組成員們更了解eCall在法規面上的需求,有助於對未來專案進行的推進。
本月,小組專注於碳管理平台的應用場景探討,特別是如何更好地管理碳能減量方案,並符合商務電動車的需求以及國際或政府的要求。此外,我們持續強化碳盤查與碳驗證框架,並期望將這些工作擴展到產品供應鏈及車隊管理系統,以實現更智能化的碳管理。如有相關碳盤查或碳管理需要協助,或有意願加入該專案的夥伴,歡迎與負責人連絡,信箱:shock.tung@mih-ev.org
本月,小組持續深入工程樣機的技術開發與優化。此樣機主要為地面移動設備作為接收低軌衛星通訊訊號的載具。小組運用該設備技術,協同資策會豐富的經驗,共同探索如何提升電動車用戶體驗及拓展使用場景的應用多樣性。此外,九月份小組主席將會於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展出部分應用Demo。小組的工作不僅包括定義使用場景和明確技術要求,同時準備相關的解決方案,以準備下一步的開發和測試工作。
MIH Consortium
2024-08-30
MIH Consortium
2024-08-30
MIH Consortium
2024-08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