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的研究報告,全球智慧座艙產值將以20%的成長率增長,在2030年達到2503億美元。BMW、Mercedes-Benz、Audi等高階車廠也將智慧座艙視為銷售重點,龐大的商機吸引眾多企業投入軟硬體研發。然而,廠商若要找到切入智慧車產業的機會點,首先需要深入挖掘智慧座艙的使用者經驗缺口,例如,智慧功能真的讓車主覺得好用嗎?導入智慧功能後,為駕駛和乘客帶來哪些體驗和真實感受?
為了掌握以上關鍵議題,台大智活中心運用設計思考的創新觀點,投入「智慧座艙使用者研究」,先拜訪高階車款展示中心,深度訪談銷售智慧車的資深業務,並實際體驗上市車款的智慧功能。另一方面,研究員也透過「脈絡訪查」的質性研究手法掌握使用體驗,邀請智慧座艙車主示範平時駕車的行為,深入了解車主操作智慧功能時的痛點。
台大智活中心分析研究成果後發現,導入科技新功能的智慧車款確實為使用者帶來一些正面感受,像是先進輔助駕駛系統(ADAS)大大降低了駕駛的疲勞感,或氛圍燈、儀表視覺等個性化設計提供使用者更多選擇,讓駕車及乘車體驗變得新奇有趣,而巨型螢幕、手動及語音控制等新技術也讓使用者感受到濃濃的科技感。
然而,隨著智慧功能越趨複雜,電子設備、系統可能存在駕駛預期之外的狀況或技術問題,加深使用者操作智慧功能的困擾,進而衍生出困惑、卡頓、不安、受限、繁瑣等五大負面感受,分別說明如下:
智慧座艙負面經驗一:困惑
智慧座艙的預警式安全功能對環境偵測的敏感度過高,又缺乏完善的輔助說明,讓使用者對於預期外的車輛反應感到困惑。諸如:只要有人車靠近,ADAS功能會自動緊急煞車,車門警示系統也會讓車門無法解鎖。車輛起步後,安全帶會稍微勒緊以確認使用者有確實繫妥。
車輛起步後,安全帶會稍微勒緊以確認乘客確實繫妥,但不熟悉此功能者會感到困惑。
(示意圖來源:Freepik)
智慧座艙負面經驗二:卡頓
當智慧功能失靈時,駕駛只能手動操作、重複嘗試、或直接放棄使用,諸如:坐上駕駛座後,車輛無如預期般自動發動,手機也無自動與車載系統連線,使用語音和手勢功能輸入資訊時,系統判讀錯誤,或使用3D環景時,系統卻出現「無法使用」的錯誤訊息,這些都讓智慧座艙的使用經驗卡頓、不順暢。
坐上駕駛座後,車輛並無如預期般自動發動,使用者只好手動操作。
(示意圖來源:Freepik)
智慧座艙負面經驗三:不安
智慧功能的意外頻傳、設計不佳,會造成使用者對功能的不安,如聽聞ADAS判讀錯誤造成意外事故,讓使用者只有在路況單純的狀況下,才敢放心使用輔助駕駛功能。或使用自動召喚功能時擔心車輛擦撞牆壁,以及使用自動停車功能卻離鄰車過近導致無法開門下車,都影響使用者對功能的信任。
曾聽聞ADAS判讀失誤造成的意外事故,導致使用者只敢在單純路況使用輔助駕駛功能。
(示意圖來源:Freepik)
智慧座艙負面經驗四:受限
有些智慧功能的使用時間及地點受到限制,讓使用者無法自由使用。像位於地下室停車場等無GPS訊號的地點時,無法使用自動召喚功能,或當連續的停車空位太多,自動停車功能就無法判別要停在哪一格,又如開啟ADAS時,會同步開啟自動雨刷的功能,當自動雨刷在晴天也錯誤啟動時,使用者卻無法關閉等。
開啟ADAS時,自動雨刷功能也同步被開啟,且無法關閉。
(示意圖來源:Freepik)
智慧座艙負面經驗五:繁瑣
使用者在完成特定任務時,例如尋找充電站,必須在多個軟體與媒介(包括:手機、中控台)間切換,才能得到需要的資訊,繁瑣的步驟導致負面感受。設定導航時,也需先透過手機App查看景點的評價,決定目的地後,再透過中控台輸入地址,讓智慧座艙的便利很難傳遞給使用者。
使用者無法快速查到充電樁的位置、功率、剩餘空位、優惠資訊等完整資訊。
(示意圖來源:Freepik)
了解目前智慧座艙帶來的使用者經驗缺口後,廠商可根據自身的核心技術及開發優勢進行解方發想,透過優化既有技術或擴展技術應用市場,解決五大使用者痛點。針對非目前技術可解決的議題,廠商則需要評估未來的商業策略和技術的可行性,投入資源開發全新技術,尋找智慧車產業的藍海利基市場。
關於台大智活中心
台灣大學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(簡稱台大智活;NTU iNSIGHT),成立於2008年,集結多元領域的創新人才,以多元專業的協作模式與企業打造共創團隊,協助企業用設計思考實踐創新,與企業共創合作,一起制定策略、探索需求、挖掘洞見、解決問題、找到市場、創造價值。
台大智活中心
2024-08-22
台大智活中心
2024-06-05
台大智活中心
2024-04-18